更新时间:2023-01-29 16:19浏览次数:20+次
春节档,最有看点的除了电影就是春晚了。
这几年的春晚,不少观众觉得越来越不好笑了。观众越发怀念起那些已经从春晚舞台上消失很久的面孔。
比如陈佩斯。
恍惚间,陈佩斯已经离开央视春晚的舞台快二十年了。
作者丨她姐
本文授权转载自【她刊】
微信公众号(ID:iiiher)
未经许可,请勿转载
如果说过年有什么一定要做的事,那么一家子坐在一起热热闹闹地看春晚,必定排在高位。
今年的春晚,依旧热闹。
王宝强时隔 15 年重返春晚舞台,却成为这届春晚最忙的人。
沈马组合发挥依旧稳定,开屏羽绒服猛戳大家的笑点。
每到这个时候,春晚越是喧闹,我们越是怀念起那些已经从春晚舞台上消失很久的面孔。
比如陈佩斯。
恍惚间,陈佩斯已经离开央视春晚的舞台快二十年了。
陈佩斯仿佛天生就和喜剧有缘。
他爹表演艺术家陈强去布达佩斯访问,排演之中得到妻子生了的消息,索性为儿子取名 " 陈布达 "。
两年后,二儿子出生,叫 " 佩斯 " 自然顺理成章。
曾经在课堂上,老师让学生们用 " 五彩缤纷 " 造句。
同学们正在苦思冥想之中,陈佩斯站起来对老师说了句:" 我放了一个五彩缤纷的豆花儿屁。"
老师气得把他赶出课堂,同学们倒是哄堂大笑。
被笑声围绕的陈佩斯,那一刻或许是享受的。
经历了特殊的年代,陈佩斯苦不堪言,陈强给陈佩斯找了条出路——进电影厂当演员。
但那些伟光正的角色陈佩斯一概演不了,出镜的戏份不多,只能跑跑龙套。
陈强吃过亏,生怕儿子前途被耽搁了,恰逢新时代到来,百废待兴,陈强就拉着儿子演了新时代第一部喜剧电影《瞧这一家子》。
这部电影获得了文化部优秀影片奖,更是给那个时代的人们,带来了不少欢笑。
陈强曾告诉儿子:" 老百姓过得太苦了,你把喜剧演下去,给大家带去欢乐吧。"
这句话,陈佩斯一记就是一辈子。
怀揣着父亲的谆谆教诲,陈佩斯即将迎来自己的高光时刻。
后来,陈佩斯遇到了朱时茂。
两人把演员平时训练的小品进行加工,就有了《吃面条》。
试演时,台下的观众笑得前仰后合,一位食堂的大师傅,笑得胸前的扣子都崩开了。
春晚前半小时,导演还在犹豫着这个节目适不适合放在春晚上,最后咬着牙拍了板:" 你们俩上吧,出了问题算我的!"
于是,在 1984 年春晚的舞台上,陈佩斯把一碗 " 空气面条 " 吃得眉飞色舞,味道十足。
第二天,朱时茂上公厕时,都能听到隔壁孩子在模仿《吃面条》里的桥段。
之后,便是一系列让人几十年后仍念念不忘的作品。
《羊肉串》里,陈佩斯假扮新疆人卖假羊肉串,树立起一个狡黠的小市民形象。
从那句 " 队长别开枪是我 ",到讽刺意味满满的 " 你还管得了观众爱看谁么 ",都已经刻入了我们的 DNA 深处。
只要春晚名单上有他们,观众们甘愿熬夜等待他们的出场。
为了给大家送去笑声,陈佩斯还开辟出了另一条路。
1991 年,陈佩斯成立电影公司,那是中国第一家集创作、制作、发行于一体的民营影视公司。
公司成立之后,陈佩斯投资并主演了《编外丈夫》、《太后吉祥》等一系列喜剧电影。
一天下来,为观众签名签得手都在抖。
他想要在喜剧和观众之间铺一条通天大道。
但拓荒者总被荆棘刺得浑身伤口。
陈佩斯的电影口碑很好,但不怎么挣钱。
每一部电影赚回来的钱,只够下一部电影的前期花销,所以陈佩斯经常要借钱拍电影。
问题出在票房瞒报上。
陈佩斯派出去 5 个调查团,发现有的地方演了 7 场只报 3 场,有影院明明有 100 个观众,却告诉他只有 10 个。
号称中国第一部贺岁片的《太后吉祥》投资了 400 万,按照估算票房能达到 1300 万,但最后只收回了 30% 的利润。
那个时候的陈佩斯,半年时间花在了拍电影上,半年时间用来排小品,忙得连轴转。
电影事业收支不匹配,原本驾轻就熟的小品,也逐渐脱轨。
因为和导演等人创作理念的不合,节目经常要被反复审查和调整。
即使最后勉强上了春晚,效果也离自己的预期差了十万八千里。
陈佩斯和朱时茂,经常陷入失落之中。
但在直播中,这个节目却问题迭出。
原本是重点的枪声和万众欢腾的音效,并没有按时播放,让舞台效果大打折扣。
更糟的是,朱时茂的话筒突然掉了,只能拼命靠近陈佩斯,蹭他的话筒说话,声嘶力竭地吼着。
台上陈佩斯涂着红脸蛋,戴着假辫子,仿佛一个站在旧时代废墟中哭泣的残党,又好像一个与众人格格不入的小丑。
《王爷与邮差》,也成为陈佩斯在央视春晚舞台上的绝响。
即使 " 退隐 ",大家也都惦记着陈佩斯。
2013 年,央视春晚导演哈文邀请陈佩斯和朱时茂回来演出,他们一口回绝。
2014 年,央视春晚导演冯小刚再次邀请二人出山,他们又拒绝了。
这些年,关于陈佩斯朱时茂即将登台春晚的谣言,更是一年接一年层出不穷,两人需要不断澄清。
如果说拍电影是拓荒,那么在二十多年前,那个文艺生活匮乏的年代,没人愿意花钱买票看戏,陈佩斯排话剧的难度不亚于开山。
2001 年的《托儿》是陈佩斯制作的第一部话剧。投资前,制作人告诉他,这个话剧可能赔 30 万。他咬着牙说:" 我投,我做。"
排练的时候,陈佩斯整晚睡不着觉,梦里都在背台词。
每天都靠大量的安眠药入睡,第二天早上起来灌一壶浓茶提神。
上台表演前,他还要亲自带着大伙儿赶走闲散人员,清扫剧场的粪便和垃圾。
从 2001 年初做话剧到 2004 年,陈佩斯完成了自己的舞台三部曲——《托儿》、《亲戚朋友好算账》、《阳台》。
这三部话剧巡演过 45 个城市,拉动票房 6000 多万元。
但这冰冷的数字,并不足以概括陈佩斯为话剧发展做出的贡献。
在巡演《亲戚朋友好算账》时,陈佩斯规定演员一年不能请假;
2006 年重排《托儿》时,他 1 个月痩了 6 斤。
在准备《雷人晚餐》期间,他每天工作 11-12 个小时,形容自己已经 " 苟延残喘 "。
朱时茂曾经来帮忙演了几期,说实在受不了这个苦。
一场采访中,主持人问陈佩斯,怎么不去走穴赚钱,一定能赚得盆满钵满,赚来的钱可以买房买车。
陈佩斯却说自己对物质生活没有那么追求,多贵的车也不过四个轱辘,买再大的房子也不过睡在一张床上。
自己曾经花大价钱买了最好的床,但还是只睡得习惯炕。
朋友们都知道,陈佩斯不怎么接广告,但只要一破例,就肯定是要排话剧了。
排话剧《阳台》前,有一个奶制品广告找上门,陈佩斯假装摆谱:" 拍广告啊,不行,我没时间。" 其实,心里在想:" 阿弥陀佛,千万别跑了。"
不管谁来看戏,不管多大的面子,多高的身份,都得自己花钱买票,从不赠票。
在他看来,付出就该有回报,为了辛辛苦苦打磨的作品花钱,是天经地义的事。
台下的陈佩斯胡子与眉毛早已被岁月染白,却笑得合不拢嘴。
又或许看到了,经过这些年的努力灌溉,喜剧这棵大树终于枝繁叶茂,有了后继的力量。
毕竟,没有他,我们的快乐不会如此丰满。